一、德格印经院创建史略
德格印经院于清雍正七年(1729年)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·登巴泽仁创建,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。据德格版《甘珠尔总目录》与《丹珠尔总目录》等藏文史料记载,却吉·登巴泽仁继任土司后,开始选择建选印经院的基地,经多方勘察,认定更庆欧普河畔的伦珠顶的尼干普绒有祥瑞吉兆,便决定在那里建选印经院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初,印经院破土动工,历经十二、十三、十四世德格土司的努力,前后耗时27年,终于形成了德格印经院后来的规模和建筑风格。
德格印经院
二、德格印经院刻版史略
德格印经院的刻版历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。
1.德格印经院创建前的萌芽阶段。经多方考证和查阅有关资料证明,德格印经院院藏印版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以前,早于建院时间26年,在德格印经院创建之前,由德格土司出资雕刻的印版数量约为一千五百余块,主要为梵文、乌都尔文、藏文三文合璧的《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》。
2.德格印经院创建时期的初兴阶段。却吉·登巴泽仁土司执政时期,一方面着手创建印经院,另一方面积极筹划印版的刻制工作。从清雍正七年(1729年)至清乾隆三年(1738年)的近十年间,较大规模的刻版工作全面铺开,其目标旨在完成《甘珠尔》的编校、刻制和《丹珠尔》印版刻制初期工作。同时还完成了一些其他典籍的印版刻制工作,印版总数已近十万块。
德格印经院
3.德格印经院建成后的中兴阶段。这个阶段从18世纪40年代至18世纪末,之所以称为中兴阶段,主要是因为所刻制的印版数量之大,是此前和此后的所有时期都无法比拟的。所以编辑和刻制的重要文献数十部,共计三百四十多函,使德格印经院印版数超过20万块。仅《丹珠尔》的印版就达三万二千余块。
4.19世纪以来的维持阶段。经过前两个阶段大规模的印版刻制,使印经院藏版已达到相当规模。19世纪,德格土司统治势力和经济实力已开始衰落,所以印版的刻制逐步减少,处于一种相对维持阶段。
5.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再兴阶段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德格印经院一边在进行维修,一边着手对残缺印版和新版本印版的刻制工作。从80年代前至2001年12月25日止,已补刻和新刻印版8万多块,相当于70年代末院藏印版总量的20%。
声明:本站内所有图片及视频均来自原创或互联网,来自互联网的图片,本站不拥有此类图片或视频的版权,如果版权拥有者发现自己作品被侵权,请速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,如果您未提出任何异义,将视为允许本站刊载您的作品。